8
2002年8月
電話:(02)25850866 傳真:(02)25850844 
地址:104 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53號B1 A室 
網址:http://www.yinqi.org/ Email:mf@cef.org.tw 
 生命的分享
經文:約翰福音四章6- 26節

孫寶年(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授)

  在年輕時,好像比較容易與朋友談心、分享心裡的感受;隨著年歲的增長、工作責任 加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或朋友之間的交往或契友之間的互動會變得更像君子之交,而 淡如水。當有朝一日身邊朋友爆發出問題時,我們會驚異的說,怎麼事先毫無徵兆,否則 或許還可以勸勸,設法把他領到主前,也許問題不至於如此嚴重。在年歲漸長後,我們可 能更覺得要尊重別人的隱私權,也要別人尊重我們的隱私權,因而我們對人有禮、關係良 好,但直接花在相互關心的時間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減少。相對的,我們花在處理「事」 的時間日益增加,能力與效率也愈發提昇,卻也愈難花時間在人的身上,尤其若想關懷困 擾中的人帶他脫離困境,是很花時間卻又難以掌控效率的。
  耶穌開始傳道之後,經常居無定所、食無定時,像極了遊吟詩人,巡迴演出的行程。 有時有成千上萬的人尾隨他要聽他的信息,有時有各種疑難雜症的病人想要得醫治,還有 不成才的徒弟需要三番四次的訓練、教導,他需要面對的人可說是應接不暇,但在他忙碌 的行程中,在一天又累、又餓、又渴的午正時分,他用心的與一位素昧平生的撒瑪利亞婦 人對話,使這位陌生女子茅塞頓開,生命起了極大的轉變,且讓我們一同從這段記載中反 思一下,從耶穌的身上可以學習與人互動的模式。

一、人保持關切
  耶穌當時應是處在一種需要補充體力的狀況,他等候門徒去買食物,身在井旁卻又苦無打水的器具,只有望水止渴。若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他會想找個蔭涼的地方,恨不躺下來休息,不想與別人打交道。但是迎面而來了一個人,這人的性別、種族、文化、傳統、 信仰,甚至生活方式均與當時的耶穌截然不同,在疲倦中還要突破種種歧異造成的藩籬,找尋話題去與這位陌生人談話,顯示耶穌也是認為:「相逢自是有緣,耶穌以客為尊。」對走到他面前有困擾的人,總是非常關切,他會看到人如羊流離失所,如同沒有牧人一般
,而心存悲憫。我們呢?對於影響到自己權益的事非常關切,對於自己想要得到的目標或理想也會非常專注,對於我們所擁有的親人也可能盡心盡力,但歸納起來。都還是與「我
」有關的才去關切,很難為「別人」或不相干的人,尤其是背景與條件不同的人而感同身受。

二、為人放下身段
  當時的耶穌坐在井旁等候門徒,可能已累得最好不要有人來煩,但是迎面來了這位不 尋常的婦人。按著那一帶人的習慣,女子在黃昏時到井旁打水(如同利百加的情形),但這位婦人卻在午正時分獨自出來打水,彷彿是在躲避別人,或是已缺水到非冒著日曬趕著取水不可。不論如何,他是一位異於尋常的異族女子。耶穌主動開口:「請你給我水喝。
」簡單的一句話,卻打破了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不相往來的傳統,也推翻了猶太人撒瑪利亞人的優越感,以及願飲於被人視為不潔淨的異族人的器皿的心意,這些都引起這位婦人極大的詫異,這種超越人際隔閡的互動怎可能發生呢?問這話的人與一般的猶太人迥然不同 ,是甚麼原因呢?

三、引人深入思考
  當一個人的好奇心被引發後,他開始發問、開始思考。婦人看到的是一個「猶太人」在要「飲水」,耶穌卻在引領她看到她所看不到的:
  1. 從物質面引入靈性層面
   婦人所看到的是需要工具才能打水,而且喝了還會再渴,還要再打水的飲用井水,
   耶穌卻引發她羨慕還有一種「活水」,飲後不再乾渴,而且可以使自己成為泉源,
   可以供應別人,與人分享,並且直湧到永生。
  2. 從面對自己而重建自尊
   當婦人嚮往耶穌所說的「活水」時,耶穌卻似乎很唐突的說:「你去叫你丈夫到這
   裡來。」當她回答說:「我沒有丈夫。」想避重就輕或隱藏心中的痛時,耶穌應和
   道:「你說的不錯。」隨後又點出一個事實,她有過五個丈夫,現在有的是非正式
   的,耶穌的話鋒從「飲用水」急轉至「丈夫」,耐人尋味。婦人深深體會打水之苦
   ,及乾渴無水之苦,使她嚮往耶穌所說的「活水」,飲後不再乾渴,還能自成泉源
   ,有水與人分享,源源不斷,直到永生。婦人經歷了五次的婚姻後,邁入第六段情
   ,也許這是造成她正午避開別人的眼光獨自出來打水的原因。在情關上她也是一個
   不能滿足的人,卻又不願面對這番不滿足,耶穌要她面對這一事實,卻沒有再責備
   她,當她面對那個想要被隱藏的自己之後,她變成一個歡喜與人分享的人,甚至忘
   了水罐、忘了打水,回到城裡與人分享遇見耶穌基督的經歷,坦然的跟人家說:「
   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我們
   有時也有一些不願面對的性格缺陷,或失敗的經歷或感情的挫折,結果愈發活在這
   些不以為榮的陰影中,情緒與生活愈發受到轄制。唯一解脫陰霾的方法就是耶穌要
   撒瑪利亞婦人體會的去正面的面對,他會將「活水」注入我們的生命,從此不再有
   需要填補的遺憾,而是能自成為湧流不息的泉源,可以與別人分享生命。
  3. 從表面的認識而認識真正的耶穌
   這位婦人一開始回應耶穌的請求給她水喝時,看到的是一個與其他猶太人不同的、
   比較沒有種族歧視的猶太人(四:9),後來認為他是先知(四:19),之後恍然大悟
   ,莫非他就是基督(四:29)。她的人生在此一時刻有了真正的轉變,當我們想要
   解開身邊人的困擾時,除非把他帶到一個認識耶穌是基督、是改變人的神的境界,
   否則還無法使他生命出現轉機。
  4. 超越宗教儀式,體會心靈誠實的崇拜
   當婦人發現耶穌可能至少是個先知時,她開始與耶穌討論宗教的問題,或者,當她
   的情感在內心深處不滿足時,她也嚐試過宗教,但徒有儀式的宗教,仍是不能令人
   滿足。耶穌道出了真正令人心靈提昇、生命如活水江河的崇拜,不受限禮拜的地方
   與方式,而是用心靈與誠實的崇拜,才對生命有益。當我們與人分享信仰時,也是
   要領人越過儀式的限制,以音樂分享時,也超越音符而進入心靈與誠實的崇拜,才
   能使人真正領會到信耶穌而產生的生命與動力。

四、生命分享的果效
  耶穌與這一婦人的談話,沒有別人在場,也沒有人給予掌聲,但他使一個困擾的人生重現生機,偏差的人際關係恢復了正常,甚至重現歡愉。也許我們也須效法耶穌,花一些時間在身邊的人身上,或透過我們所專情的音樂,向我們所置身其中的社會傳遞信息,使他們的生命重得充實。


我家的小嘎嘎 (上)鄭國欽(音契合唱團男高音)  


  按胎教書的說法,小孩在母腹裡就可以聽到聲音,所以書上建議小孩在肚子裡就可以 和胎兒說話,因此我在練音契的曲子時(孟德爾頌),就順便做個胎教,希望他將來對音樂也能有所喜愛。家予幾個月大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而不是像別人小孩很愛哭,此一現象在清晨最頻繁,出生幾個月時他還看不清楚東西,也不會轉身更不會爬,常常就一個人嘎嘎嘎的發出聲音,好像是發聲練習。所以我就叫他『小嘎嘎』。

吃飯篇
  不曉得是不是『過動兒』,還是現在的小孩都這樣,他對吃總是沒有太多興趣,食量 很小吃不多,還要一邊吃一邊玩手上抓一個東西才可以。平常你要是餵東西給他,他會搶你的叉子或筷子不給人家餵,要不手伸到你裝食物或水果的容器裡直接抓東西,動作快的不得了防不勝防。更受不了的是常把要吃的東西在地上或棉被桌子上抹一抹後再吃,或是吃在嘴巴裡的吐出來玩一玩再放回去吃。

喝水篇
  小嘎嘎根本不喝水,他喝到沒味道的水就閉口不吸了。後來喝過果汁後才開始接受喝白開水,隨著喝水技巧進步,現在喝水喝飲料還要用吸管,但是喝進去或吸進去後有時還會吐出來玩,結果害自己滑倒撞到頭免不了又是一陣嚎啕大哭。

大便篇
  為了解決便秘問題,我們換了很多廠牌奶粉,問題一直無法解決。無意中發現他很愛 吃起司,而且吃完半小時內就會嗯摁,也算一種解決便秘的治標方法。

洗澡篇
  通常我直接抱進浴室放在浴缸的板子上,脫下衣服後再放進嬰兒澡盆坐著洗。他會翻 身後,替他洗澡就會考慮安全,唯恐脫衣時不注意掉到水裡或是喝到洗澡水。每次洗澡怕他哭,都會邊洗邊唱歌給他聽分散他的注意力,通常我早出晚歸嘎嘎很少聽到我的聲音或看到我,只有洗澡才出現我這個陌生人給他洗澡,他會緊張的東張西望且抓住任何觸碰到的東西。接著沒幫他洗澡的原因是:我在整理及修繕新莊的房子,再過了三個月要幫他洗澡時,才知道澡盆已經不坐了,要站著洗才願意,名堂也越來越多:要抓牙膏,或水瓢,或是扶著水桶才肯洗。

**想知道小飛俠家裡的小嘎嘎還有什麼新鮮事嗎?請待下回分解
人物專訪
卓甫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授,鋼琴演奏家)
 
訪問整理/鄭逸伸
坐在母親的膝上
開始認著眼前的黑鍵與白鍵
從即興的詩歌
到經典的樂曲
神的榮耀是他未曾遺忘的初衷
  

  在花蓮玉里長大的卓甫見,談起他學習鋼琴的歷程,心中滿是感恩,直說若不是神的 美意,他絕不可能在今日以鋼琴演奏和教學服事祂:「五歲的時候,母親開始教我彈琴, 那時候的玉里一台鋼琴也沒有,只有教會裡的一架風琴,她就這麼把我抱在膝蓋上,雙腳一邊用力踩著踏板,一邊教我看上面的鍵盤認音,累了就休息一下,然後又繼續教我,這樣辛苦的教學方式,讓我初次認識了鍵盤上的黑鍵與白鍵。」在玉里的童年歲月,卓甫見喜歡在鍵盤上摸索著教堂禮拜中的詩歌旋律,並隨意配上和弦即興地彈奏,雖沒有名師的指導,也沒有嚴格的技巧訓練,但他卻非常感念那段日子:「在鄉村中長大,四周圍都是讓我可以盡情享受的事物,在田野中抓蟾蜍、泥鰍,在溪流旁捉蝦釣魚,疊起了土塊就可以愉快地和朋友一起烤蕃薯……彈琴對我而言,也是生活中的另一種快樂,父母親沒有給我壓力,只認為讓我以後在禮拜中能服事就可以了。」鄉村樸實恬適的生活,豐富了卓甫見的生活經歷,也讓他在之後的演奏中擁有更遼闊的視界。
  小學三年級因為身為牧師的父親必須到台北的教會服事,卓甫見有更多的機會接受更 完整的鍵盤訓練,但直到高一時,校長陳泗治先生的一句話,才改變了他對於彈琴的想法
:「在淡江中學唸書時,擔任教堂禮拜的司琴,我仍然以自己喜歡的即興方式彈奏詩歌,
校長聽到了,覺得我不應該再繼續唸普通高中,竟要我學期結束後辦休學,還幫我找了戴逢祈老師上鋼琴課,好準備隔年藝專(現臺灣藝術大學)的入學考,現在想來只覺得不可思議,因為第一次去老師家,準備的樂曲只有小奏鳴曲,卻告訴他,我要準備藝專的入學考…」鋼琴程度的不足,在戴老師的細心教導下有了偌大的進步,但習琴的心志,卻是建立在教會的服事上:「最初戴老師也曾建議我以冷門的管樂為主修,會比較容易準備入學考,但父母親卻告訴我,學習音樂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耀,而是為了神的榮耀,即使沒有辦法考入藝專,鋼琴仍然是我一輩子要用來服事神的工具,於是我沒有更換主修,只有更加倍努力練習,好達到入學的標準。」隔年,卓甫見以第二名的成績考入藝專,每日在琴房不間斷地反覆練習中,父母親的教導猶言在耳,成為他在練 琴時的幫助。
  一九八一年卓甫見申請進入加州州立大學就讀,隨後轉入舊金山音樂院,大二時通過跳級考試,直接攻讀碩士學位,赴美深造的日子,神的榮耀仍然是他努力的目標:「出國讀書前,也沒想過要成為一名出色的鋼琴演奏者,只想紮實地在音樂上裝備自己,成為神忠心的僕人,用更好的音樂在教會中服事祂。」一九八四年回國後,在母校藝專任教,也在台神、華神教授司琴法,希望將自己在詩歌即興上的一些心得,和教會的音樂同工們分享。而就在回國的同一年八月,卓甫見和范恩惠、蘇正途、金希文等人一同禱告,成立了音契合唱管弦樂團:「當時我們這些音樂老師,固定在我家有禱告會,為了音契的人員、經費等各項需要,我們一起向神祈求、感恩,那真是一段非常奇妙的日子。」看著音契從草創時期的種種不足,到十七年後的今天,能夠有基金會的設立,卓甫見不禁道:「有誰能說這中間不是因為 神的恩典呢?」


  長號又名伸縮號,舊名伸縮喇叭,屬銅管樂器的一種
,由十五世紀的大型喇叭加上彎形滑管演變而來。是今日管絃樂團樂器中最早以今貌出現的樂器。長號有三分之二的長度是圓筒形,然後向旁擴張成喇叭形,發出雄渾醇厚的聲音。伸縮管的功能,主要是為了產生和音系列之外的音符,這種樂器最大的特色是將伸縮管不斷的移動,可產生滑奏。長號不是移調樂器,和小號一樣,有時也用到同樣的弱音器。
  到十六世紀,長號雖然在歐洲各地很常見,但是幾乎只用於宗教音樂,藉它圓潤的音色來加強合唱音量。在銅管樂器中,長號是用途最廣的樂器之一。由於它音色變化範圍大,正如過去在教堂中經常使用一樣,現今在軍樂隊和舞廳樂隊中也很常見。
  自從貝多芬在《第5號交響曲》中運用長號之後,它已成為管絃樂團中的主要樂器,一般而言,有二支高音長號及一支低音長號。它明亮渾圓的音色,既有加強音量與深沈的效果,在必要時也可作穿越其他樂器之用。廿世紀的前衛派作曲家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最先運用長號獨特的滑奏效果。自此之後,長號在各種音樂中均極其吃香,不論爵士樂、流行樂或古典音樂,不論軍樂隊、舞廳樂隊或歌舞劇,甚至喜劇效果中,都少不了它。
  長號是由圓筒形銅管製成的,一端為吹嘴,另一端為鐘形的喇叭口。除了吹嘴之外,它是由兩部分結合而成,一部分緊貼著另一部分滑動。低音長號手則常用附加部分以吹奏更低沈的音調。彎形滑管的作用就如其他銅管樂器的活塞,可以改變空氣柱的長短,從而改變音高。長號有七個「自然」音位,可吹奏二個八度的「泛音」。長號手吹出一個自然音後,保持滑管不動,只須經由吹嘴改變管內的氣壓即可吹出泛音。目前活躍在世界樂壇的長號演奏家較著名的可根據一九九六年新日本愛樂邀請世界上五位最知名的長號演奏家赴日巡迴聯合演出協奏曲,分別為瑞典長號新秀 Christian Lindburg林登柏格、瑞士長號大師 Branimir Slokar、法國長號大師 Michel Becquet、紐約愛樂長號首席 Joseph Alessi、及印第安那大學長號教授Scott Herman。

音契行政同工素描

劉少泉
師大音樂系畢業
工作內容:資訊管理

  來音契已將近八年了,回想當初以一顆在音樂上學習的心態,任教職那三年,也在音契參與合唱團、義工及一些行政。由於個性是比較不善言辭,寡言中卻愛做事的我,在三年教書中體應到音樂具有一股莫大的影響力。因此,更深信用音樂去傳福音也是一種很合適的方法。任教三年後,更想多了解音樂的事奉,並在范姐的鼓勵下,便加入了音契這個服事團隊。目前工作內容,以辦公室的資訊及支援合唱團的行政為主。在工作性質上對自己而言是一個突破,一個學音樂的人從不諳行政到資訊管理,真是叫我難以相信有如此大的轉變。想起那個轉捩點應該是現任校園資訊組長的功勞,自他出國深造那天把一台電腦留下開始到現在,只想把音契的歷年資料作一整理及保存,尤其是樂譜。便一步步涉入資訊管理範疇中,說起來豈能不感謝神給人的恩賜及能力是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鍾惠蘋
成大中文系畢業
工作內容:財務

  在泓靈的引線中,一份財務報表的完成。在范姐的信任下,堅持等待我到音契的服事。在小女兒上幼稚園後,有屬於有自己的半天的空間裡,我開始了在音契定時的工作。非本科系畢業的我,懷著戰競戒慎的心,本以為一切只是簡單的收入與支出的平衡;因著補助款項的限制,在校園音契外,又成立音契合唱管絃樂團,又因永續經營之理念,另成立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當三套帳重疊交錯時,其中的辛苦,是非他人所能了解分擔。在各類繁瑣細目中,一時的失誤、忽略,常是午夜的惡夢。現今總算是過渡期尾聲,在漸結束校園和音契樂團的財務,使我們的業務更單純統一,趨健全完備時,一路走來,在財務的分合過程中,不僅是見證了音契的歷史,更期望在自己的生命留下寶貴的回憶。

劉融融
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畢
工作內容:樂團行政、藝文廣場巴赫廳之業務

  就在大一的那年,因著學校團契學長及輔導(范姊)邀請來到”音契”,對我而言音契不僅是可以用自己所學來服事神,更是我一路跌跌撞撞中,能及時扶我一把的就是音契團員及老師,在學生生涯最後一年,我的身分也從團員轉變成了半職同工,在這段時日讓我更認識音契,對音契的事工更有負擔。
  在當兵期間,仍非常關心音契的各類活動和發展;就在退伍前接到頌恩姊的來電問我是否考慮回到音契?相信這是上帝的帶領,讓我重回到這熟悉又有點陌生地方,熟悉的是同工們大部分都還忠心在崗位上,陌生的是團員接近一半是陌生的臉孔。一年過了,期許自己未來日子能在樂團團員中間多一些關懷及幫助,以及好好利用藝文廣場巴赫廳之功能,規劃各類活動,讓它落實為藝文推廣和社區 互動良好的場所。

把握當下財務專欄
鍾惠蘋(音契財務組長)
「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麼?因為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
箴言廿三:5

  你看過有種魔術,就在眾目睽睽下,眼前的人或物就在瞬間的煙霧,消失不見,留下滿懷的訝異與不解。最近有篇報導,因全球經濟不景氣,去年全世界的財富縮水了二點九兆美元,曾好奇這麼多的錢,究竟那去了﹖推論結果是它們在議價空間中價值降低,所值 就如蒸氣般消散;我們自以為所擁有的,有時就在不可抗的外在環境中莫明地消失了。台灣的九二一地震,美國去年九一一事件,連今年在歐洲的大水災,不僅是財務重大的損失,許多人也因此有迥然不同的人生。努力於健身之道,有機食品研發,卻擋不住癌症不分年齡無聲的肆虐;極力保持青春活力,卻壓不住頭上的白髮無言地蔓延;信誓旦旦的海誓山盟,在情色的氾濫中,卻顯得如此脆弱;子女不是我們一生的珍寶嗎﹖卻如此陌生和遙遠。在三國時,雄據一方的曹操,在他人生最高峰,不可一世時都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慨。緊握的氣球,握不住斷絲高飛的失落。進行中樂聲,受不了絃斷嘎止的愕然。在人生你當珍惜能把握的,能作主的儘管當下去做,對神、對人、對自己。七、八月暑假期間,一直也是音契財務奉獻也在放假狀況,看到赤字仍在擴大,就如前陣台北乾旱期,看到水庫的水不斷下降的憂心。期待能突破在不景氣的困頓,願你的捐贈支持,使音契的財務能回升,在我們開始計劃明年事工時,有能力去開展和維持新舊事工。


音契基金會 7月收支報表 單位以新台幣計
項目上月結餘奉獻收入(劃撥/現金/包括利息等)支出本月結餘累計結餘
經常費 -$473,598 $137,152 $206,007 -$67,855 -$542,453
音樂佈道會 $1,951 $1,000 $0 $1,000 $2,951
青少年事工 $8,500 $0 $0 $0 $8,500
音響設備 $300,000 $0 $0 $0 $300,000
音樂會 $28,839 $197,940 $118,564 $79,376 $108,215
藝文廣場活動 -$71,425 $54,700 $34,124 $20,576 -$50,849
室內樂集 -$23,277 $0 $0 $0 -$23,277
詩班訓練 $52,500 $0 $10,000 -$10,000 $42,500
 消息與代禱
  • 樂團團員趙光雯、林文宣、黃亭綺、張舒玓、秦念華等人,將出國繼續深造,求主保守他們在國外的生活及學業,並請代禱。
  • 契友音樂會樂團團員張安琪與黃英明先生於9/28(六)AM10:00新泰教會(新莊市中平路200號2F之1)舉行文定儀式,歡迎大家前往觀禮及祝福。
  • 契友曾鈴淳老師有房屋要出租,意者請洽曾老師:(02)2516-1400、0936-104-605
契友音樂會
  •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91年音樂會系列 專題演奏會系列I—舒伯特之夜
    小提琴/蘇正途 鋼琴/莊淑文 9/7(六)PM7:30 中山堂光復廳
  • 陳建銘2002年單簧管獨奏會
    9/8(日)PM7:30 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捐贈戶名: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郵局劃撥帳號:19577978
銀行帳號:140-150-199345
(第一商業銀行 北台北分行)
出版者/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音契合唱管絃樂團
發行人/潘 冀   總 編/連雅文
美 編/鄭聿君   電子報/劉松青
※ 本報為Html格式,您必須在網路連線狀態下,才能看到報中圖片及連結外部網址 ※
本刊文章若蒙轉載,我們深感榮幸,若告知本刊一聲,將更感激
...............【欲取消訂閱本報者請來信】【閱報疑難詢問】...............